> 曾经被视为“玩物丧志”的电子竞技,如今已成长为拥有近5亿用户、千亿产值的新兴产业,成为数字经济时代不可忽视的文化现象。
一、产业规模:稳健增长,结构趋于稳定
2025年,中国电竞产业已告别爆发式增长阶段,步入成熟发展期。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最新报告,2024年中国电竞市场规模达到1790亿元,同比增长5.5%。
安博电竞与此用户规模基本盘日趋稳固,截至2025年6月,中国电子竞技用户规模已接近4.93亿人,同比微增0.59%。
2025年上半年,中国电竞产业收入达127.61亿元,同比增长6.10%。这一增长表明,在用户规模触达天花板的大环境下,中国电竞产业正通过精细化运营与生态拓展实现持续增收。
从收入结构来看,直播收入占据绝对主导地位,占比高达80.38%,而,而赛事、俱乐部和其他收入合计仅占19.62%。这一数据反映出中国电竞产业收入来源相对集中,直播平台的商业价值在电竞生态中占据核心地位。
二、产业演进:从边缘到主流的四段征程
中国电竞产业的发展历程可清晰地划分为四个截然不同的阶段:
电竞入亚与电竞入奥成为行业迈向成熟期的标志性事件。
2023年杭州亚运会将电竞列为正式比赛项目,而2027年首届奥林匹克电子竞技运动会将在沙特举行,这些里程碑极大地提升了电竞的社会认可度。
三、市场结构:游戏为支柱,生态渐繁荣
从市场构成来看,电竞游戏仍是整个产业的核心支柱,2024年占比达77.7%,这主要得益于其庞大的用户基础和成熟的变现模式。
与此电竞生态市场规模约400亿元,涵盖赛事门票、周边、直播、赞助等多个领域。随着赛事运营深化和商业化能力提升,这一板块有望成为未来增长的重要引擎。
四、用户画像:从小众到全民的结构变迁
电竞用户画像的变化鲜明地折射出行业的全民化趋势。
性别方面,男性用户占比63.4%,仍是主力消费群体,但女性用户比例相比2023年提升了4.9%,性别结构更趋平衡。
年龄分布上,30岁以上用户占比已达31.5%,表明电竞正从年轻群体向更广泛的年龄层渗透。
从消费能力看,电竞用户整体收入和消费水平较好,月收入6001-8000元的群体占比26.5%,月消费3001-5000元的占比27.1%,这为电竞生态的商业化提供了坚实基础。

内容偏好方面,MOBA类(67.8%)、射击类(57.5%) 和战术竞技类(56.6%) 仍是用户最关注的三大品类,头部内容的市场地位稳固。
用户对电竞赛事的忠诚度极高,超过80%的用户频繁观看赛事。
五、四大趋势:引领产业进阶的核心动力
国际化:融入全球电竞生态
中国凭借庞大的用户群体、专业的赛事组织能力和完善的场馆设施,已成为国际电竞赛事的重要举办地。
国产电竞IP在海外快速崛起,《英雄联盟》《王者荣耀》等游戏及其赛事吸引了全球用户关注。
在2025年沙特电竞世界杯(EWC)中,中国的赛事制作公司、俱乐部和选手广泛参与,该赛事超7000万美元的奖金池也凸显了全球电竞市场的热度。
2025年1-6月,中国电子竞技产业持续开拓海外市场,除东亚、东南亚等传统优势区域外,影响力也在向拉美地区扩展。
中国自研电竞游戏赛事在海外的影响力已明显扩大,头部赛事单场观赛人数峰值超过413万人次。
标准化:构建产业长效机制
2024年底,《电子竞技场馆运营服务规范》作为首个电竞国家标准正式实施,覆盖场馆运营、赛事管理等关键领域。
在国际层面,中国企业也开始参与电竞标准制定,如英雄体育牵头立项编写电竞国际标准。人才培养方面,职业培训与学历教育双轨并行,《电子竞技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》等规范明确了职业发展路径。
多元化:打破边界拓展生态
内容多元化:《卡拉彼丘》《解限机》等新电竞游戏不断涌现,丰富了市场供给。
赛事多元化:第三方赛事、城市赛、高校赛等与头部联赛形成互补。
如iQOO杯、京东红魔杯等全民赛事,吸引了大量非职业玩家参与。
合作多元化:电竞IP跨界影视、文旅、娱乐等领域,打破了产业边界。
全民化:从年龄到地域的全面渗透
地域拓展:电竞从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及乡村下沉,虎牙乡村电竞运动会等项目助力乡村振兴。
年龄拓展:电竞不再是年轻人的专属,中老年群体参与度提升,推动全年龄化发展。
从参与方式来看,大众赛事通过降低门槛,让更多普通玩家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。
六、赛事布局:“金字塔”结构成形
当前电竞赛事影响力布局呈“金字塔式”结构:
在顶层,电竞“入奥”、“入亚”创造了历史契机,推动电竞主流化、规范化。
在中层,高额奖金池吸引职业选手及俱乐部积极参与俱乐部积极参与。
在底层,丰富多样的赛事传播方式不断扩大受众基础。
2025年上半年,中国共举办72项省级以上且有职业选手参与的非表演类电竞赛事,与去年同期持平。
从举办形式来看,51% 的赛事为全程线下举办,41% 为线上线下结合举办,线上举办仅占8%,线上线下结合办赛同比明显增加。
七、地域格局:上海领跑,多城竞逐
上海作为“全球电竞之都”的地位进一步巩固。
2025年1-6月,上海在全国电竞线下赛事举办城市中占比22.9%,稳居榜首。
紧随其后的分别是重庆(14.0%)、杭州(7.0%)和北京(5.3%)。
在场馆与俱乐部布局方面,上海同样保持绝对优势,截至2025年6月,上海拥有34家电竞俱乐部,远超北京的11家、广州的10家和深圳的8家。
静安区作为上海电竞产业的核心聚集区,近期宣布以灵石路一带为核心打造电竞主题公园,并启动“灵竞聚变”—灵石中国电竞中心生态共创行动。
电竞产业已成为推动城市更新、文化创新、旅游消费的新引擎。
以上海major赛事为例,出票近9万张,其中上海市以外观众占比高达88%,海外观众近万人,带动周边消费增量3.7亿元。
八、前沿探索:电竞与新科技的深度融合
随着AI、5G、云计算等技术的快速发展,电竞产业正迎来新一轮变革。
AI技术在电竞中的应用已从简单的数据分析扩展到智能解说、战术预测等多个领域,极大提升了赛事观赏性与专业性。
据上海市电子竞技协会统计,2024年,电竞行业的全职岗位数超过65万个,“电竞指导员”等灵活就业从业者通过线上电竞平台创收总值超百亿元。
九、未来展望:机遇与挑战并存
展望未来,中国电竞行业将呈现四大发展方向:
全球化机遇与挑战:政策红利方面,电竞入奥将推动多国释放支持政策。
市场扩张上,国内流量见顶后,海外新兴市场成为中国电竞企业的增长关键。
但文化差异、政策法律环境不一、国际竞争加剧等挑战也需应对。
可持续发展:企业将在商业收益与社会价值、短期竞争与长期生态建设间寻求平衡。
商业模式多元化:电竞内容生态会更加丰富,IP价值挖掘加速。
“银发电竞”潜力凸显:随着50岁及以上网民占比达34.1%(约3.78亿人)“银发电竞”潜力凸显。
未来,适老化的电竞生态将逐步构建,包括操作强度降低的游戏内容、优化的界面交互、适老硬件设备以及老年电竞课程和赛事。
从边缘娱乐到主流文化符号,中国电竞正以稳健的步伐走向成熟。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典型代表,电竞不仅是文化、技术与体育的融合体,更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新力量。在国际化、标准化、多元化、全民化的共同推动下,这个年轻的产业将继续突破边界,创造更多可能。








